2)第731章 未来的发展之路_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参拿去化验,没有这些有害残留,品质有保障。

  这件事儿,必须赶紧规范起来,把咱长白山无农残人参的名头打出去,价钱还能往上涨一涨。”

  这些,是自打去年秋天出事后,许世彦就一直在琢磨的。

  “之前我就一直强调,要控制人参过快发展,现在也还是那句话,越多越不值钱。

  县里头,得出台政策,压缩面积、调整规模、控制发展。

  尤其是那些企事业单位,拿着公家的钱栽参,这种事儿尽量杜绝。

  把规模控制住了,不要发展那么快,避免市场上供大于求,人参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之前许世彦就建议过多少次了,上头就是不听。

  但凡能控制控制,也不至于一下子崩的这么厉害。

  “世彦啊,我听人家说,国外现在流行西洋参。

  那玩意儿价钱高,而且人家外商都收。二参场、三参场都栽了不少西洋参呢。

  你说咱县里是不是也应该调整一下结构,除了压缩园参种植面积之外,逐步发展一下西洋参啊。”高云峰有点儿不同的意见。

  “高县长,这事儿咋说呢,西洋参价钱高低,一样是掌握在外商手里。

  今天他说价钱高,咱就多种,等咱种的多了,产量大了,他说不收了呢?这套路不就跟咱的棒槌是一样么?”

  许世彦摇头,不管是西洋参还是本地参,只要他们自己不掌握价格自主权,那就是资本眼里的韭菜,人家想啥时候割就啥时候割。

  现在看着西洋参挣钱,都一窝蜂去种西洋参。

  等着西洋参产量大了,人家一句品质不行,就啥都白扯了。

  前世就这样,本地人参不行了,好多人都改种西洋参。

  刚开始几年确实挣着钱了,后来呢?不也是一样的套路?

  所以说,根本不在于种的是本地参还是西洋参,关键问题是,他们得有掌控价格的能力。

  “我一直都说,咱们要往品牌化发展,咱们要打造一个知名的品牌。

  让所有人提起人参和人参产品,就想起咱的牌子来,这才是最要紧的。

  就像南韩现在,只要一说高丽参那必须是正官庄,对吧?

  明明都是同样的参,甚至咱的红参比他们的品质更高,可咱就是卖不过人家。

  为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许世彦觉得,国内在这方面,理念上的缺失太大,很多人根本就不重视这方面。

  不说别的,县里这几个参场都是各自为政,自己有自己的商标。

  以前,一参场有东林牌、二参场有辰讴牌、三参场有入云龙牌。

  根本无法形成统一,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品牌效应。

  “人家南韩那边特别注重这些,不管是大型超市还是机场免税店,甚至一些旅游景点,卖的都是这一个品牌。

  我觉得,咱也应该学一学,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一个咱本土的品牌,这样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要不然,咱永远都是人家外商的原材料基地。

  人家说给咱多钱,就得多钱。谁叫咱腰杆子不硬呢?”

  这些话,许世先早就想说了。

  “我上次跟领导提了,说是要发展新型合作社,组建一个人参协会啥的,也没动静。

  这个是最好的发展路子,把所有参农联合起来,一起走品牌化高端化的路线,才能跟国外资本抗衡。”

  所以说,这就是承包到户的弊端,参农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人家想对付你太简单了。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