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7章 招揽信_大宋:重生武大郎,逆袭成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7章招揽信

  所以这会儿,当他从武植的口中听闻这套理论的时候,顿时也对武植极其具有前瞻性的想法,大为赞叹。

  而且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实施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如果说难的话,那就难在了最开始的人员招收阶段。

  虽然宿元景在天下文士当中,颇具号召力,且门生也多不胜数。

  但那毕竟是他在朝中,当太尉的时候。

  而他现在呢?

  不仅丢了官职,而且还成了逃犯。

  最最重要的,还落草为贼了。

  在这么一个忠君报国思想极为浓重的时代里,又会有几个读书人,仅凭宿元景大手一挥,便毫无顾忌的上山做贼呢?

  这,谁都说不好。

  说不定在那数以千计的文人当中,仅有数十个会响应宿元景的号召。

  没准是十几个,亦或者一个都没有。

  当武植听了宿元景的种种顾虑之后,他心中也无奈的很。

  毕竟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而武植这时候,也是有点被逼急了。

  如果他们水泊梁山之上,尽是饱学之士的话,那他还犯得着采用这种方式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他这水泊梁山上,全都是饱学之士的话,那还是贼窝了吗?

  最后,武植给宿元景定下的最终要求是,只要他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至于到时候,到底会招揽到多少饱学之士。

  武植则没做硬性规定。

  当宿元景得到武植的嘱托之后,便步履匆匆地返回了住处,准备以自己的名义,向文人圈子以及自己那些门生当中,去一封信。

  因为他想看看那些人,在收到他这封信之后,又会是怎样的态度。

  若能纷纷来投的话,更好。

  如果石沉大海的话,那这件事,便只能从长计议了。

  待宿元景走后,武植又向李诫询问了自行车的研发情况,以及那红薯的种植与生长情况。

  而那李诫,由于其需要负责的事务较多,且对于务农之事也不十分精通,于是便把与红薯种植相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徒弟刘老三来负责。

  这个刘老三,虽然也不是一个正经的庄稼人。

  但最起码他在种田方面,要比他的师傅李诫强上一些。

  自上次武植离开梁山之后,那一小包红薯种子,就被刘老三种了下去。

  而那种植地点,刘老三为了观察方便,于是便选在了后山。

  所以,从红薯种植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此时的红薯秧子,长势颇为喜人。

  可就是不知道,待成熟后的产量如何。

  武植对于刘老三的种种顾虑,他的心中也没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他也没在这个时期,种过这种东西。所以目前他们所能做的,便只剩下等待了。

  而那自行车,则是李诫两个月以来,操心最多的一件物事。

  最开始的时候,武植在勾勒自行车图纸之时,那传动结构,是以链条的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