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_永安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承嗣的声音又道:“人不风流枉少年,看来本王是扰了小王爷雅兴了。”李成义畅快一笑,回道:“无妨无妨,本王早有意向永安郡主讨人,只是郡主不嫁,总不好先嫁了贴身的宫婢。”武承嗣又随意说了两句,听声音是离开了。

  我此时才明白过来,李成义竟是和宜平在此楼的另一处,却不知他为何会突然出现,解了我们的困境。待门外再没了声响,李成器才示意我在此处留上片刻,他则开了门,穿过阁厅,带何福先一步离开了。

  待回了宴席,李成器正被众人围住,我诸位叔父亦在其中。皇姑祖母笑吟吟看着,和太平低声说着什么,太平盯着李成器亦是含笑点头。我如此看着,只觉得长寿年似乎是个吉祥的年头,自打入宫后还是头次见李姓皇族如此一派和乐。

  视线扫过太子身侧,李成义正斜靠在案几后,亦是颇有深意地对我遥一举杯。

  没想到自重阳节后,大明宫中始终雨雪夹杂,四下里皆是湿漉漉的。

  因无常天气,婉儿染了伤寒,我便接了替皇上研磨的活。婉儿在时,大多诏书都亲出她的手,如今只能由皇姑祖母亲自起笔,只有疲累时才由我来念奏章。韦团儿始终待我和颜悦色,毕竟我与她从无交恶,我对于她就是个不得宠的王爷之女,平日受皇上宠爱多了几分。

  太子偶尔来蓬莱殿,皆是陪皇姑祖母聊上几句便告退,倒是几个郡王呆得久些,皇姑祖母或有意,或是无意的总和他们说些政事,即便是李隆基小小年纪也答得极妥帖。

  “成器过年也十七了,”皇上颔首看一侧的李成器,道,“太宗皇帝十六岁与文德皇后完婚,你一转眼也到了娶妻的年纪,可想过此事了?”

  我正接过韦团儿递来的茶杯,心头一跳,手臂僵着将茶杯放在书案上。李成器竟意外沉默了片刻,没有即刻回话。

  韦团儿见此状忙笑道:“年纪小面皮薄,皇上如此直问,让郡王如何说?”皇上温和一笑,点头道:“团儿说的是,”皇上笑了笑,忽而侧头看我道,“本还想问问永安,看来女儿家更不敢回话了。你们都该学学太平,若是有意就私下告诉朕。”

  我忙低头,道:“皇姑祖母不是要听奏章吗?永安这就给您念。”

  皇上笑了两声,没再继续这话题。

  我自桌上拿起奏章,一本本挑来读,皇姑祖母端着茶杯细听着,偶尔颔首却不说话,总到念完才持朱笔画敕,放到另一侧。只到追封孔子为隆道公的奏章时,才略停下与李成器和李成义说了两句。

  殿内四周的火盆烧得正旺,将绵延大明宫中的湿气都蒸散,一室温暖如春。

  我听他们说着孔子,又说到周公的追封,不觉有些走神,想起方才皇姑祖母的话就心中大力跳着。若非韦团儿忽然打断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