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9章 心结_满唐华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9章心结

  从骊山快马回长安只要半日光景。

  路上,杨国忠讲了李锡的家世,陇西李氏渤海王房后裔为大唐宗亲,李锡的父亲李浦官任鲁郡都督,袭广武伯。

  李锡之所以造反,乃不满于广武伯之爵由兄弟继承。

  因此,薛白本以为李锡的家宅该是高门大户,没想到,一路进了长安城南边的昌明坊中一个不大的宅院。

  “哈?比我初到长安时还寒酸。”

  杨国忠素来擅于抄家,见此庭院不由一愣,暗道这趟是没有油水了。

  好在他本就是来“搜查证据”的,旁的不过是顺带。

  “你们看,勋贵之子故作清廉,一定是居心叵测,进去吧。”

  薛白抬头看去,只见檐上已结了蜘蛛网,遂问道:“李锡只有这一个宅院?”

  杨国忠道:“他本宅在鲁郡,平时住在昭应县衙,故而此地必是他用于联络妖贼之所。”

  薛白看得出来,李锡忙于公务,虽离长安仅半日之遥,却甚少回到京中打点。

  杨国忠招过两个文吏,小声吩咐道:“去书房,你们做仔细一些。”

  “中丞放心,小人们的手艺稳的。”

  文吏们遂去制造李锡与刘化在此联络的证据。

  杨国忠十分贴心,还解释了一句。

  “阿白莫要见怪,李锡真是幕后指使,只是定案时缺了一点证据,我们没冤枉他。”

  “是。”

  他们遂到书房,砸了门锁进去。

  此宅院虽破旧,书房却收拾得很整洁,搁子上摆满了各种书卷。有可能李锡之所以还留着这宅院,就是舍不得这些书籍。

  杨国忠忙于造伪证,薛白则观察起来。

  搁子下方有个柜子,想必藏的是更重要之物,薛白打开,拿出一个匣子,里面都是信件。

  他先打开最厚的一封,竟觉字迹有些眼熟,仪态万千,尽显洒脱。往落款处一看,果然是李白,写的是《颂虞城县令李公》。

  “王者立国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声。革其俗而风之,渔其人而涵之。”

  李白若是愿意奉承一个人,真的是非常舍得用词语,奉承之语听起来都非同凡响。

  开篇的颂赞之后说的就是李锡的家世,“纳忠王庭,名镂钟鼎,侯伯继迹”,确实是显赫。

  其中有一句话吸引了薛白的注意,“公即广武伯之元子也,年十九,拜北海寿光尉”。

  李锡是嫡长子,可以等着继承广武伯之爵,没必要造反。

  正文说起他为官的事迹。

  李锡初任虞城县令,县衙中有一口破旧老井,水已苦涩,杂吏们想要为他挖一口新井,他却尝了老井之水,莞尔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也”,不让人重新挖井;他奉诏修建皇陵,支用三万贯,功成时剩余八千贯,召五郡流民为劳役,始终不鞭一人;他每见路边尸骸,出私俸而葬,县人感念他的仁德,纷纷效仿……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