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〇八章 他乡遇故知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莫斯科五个月了,还有一个星期就是1992年了。

  一大早,傅松就站在落地窗户前望着外面发呆。

  莫斯科的冬天,大街上冷冷清清,但他却知道,今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这是对一个帝国最好的送行方式。

  车队行驶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傅松坐在车上一句话不说,只是冷漠地看着窗外。

  在一张张脸上,傅松看到了饥饿寒冷痛苦悲伤,更多的是迷惘和麻木。

  路过一个食品店时,他看到一个正在排队的老妇人倚着墙哭泣,眼神里充满了绝望,只是因为她没买到食物——食品店挂出了“今日售罄”的牌子。

  一个少女正在街角拉着小提琴,她的脚下放着琴盒还有一个锈迹斑斑的罐头盒子。

  车窗是关着的,密封性和隔音效果都很好,傅松虽然听不到琴声,但少女脸上的哀婉却让他心悸,忍不住将车窗打开一条缝隙。

  一阵凄美的琴声传入耳中,缠绵悱恻,如泣如诉,他自觉铁石心肠,此时却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停车。”

  随着傅松一声低喝,车队在街角戛然而止。

  傅松静静地倾听,直到哀婉的琴声停止,扭头一看,娜嘉已是泪流满面。

  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问:“这是什么曲子?”

  娜嘉抽泣道:“先生,这是舒伯特的《天鹅之歌》,相传天鹅垂死前一改平日聒噪的叫声,唱出优美的哀歌……。”

  少女看到停在路旁的轿车,来不及喘口气,又卖力地演奏起来。

  “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不等傅松发问,娜嘉主动解释道,“先生,我想留下点钱。”

  傅松摸遍全身,尴尬道:“我好像没带钱包。”

  “我这里有。”娜嘉从大衣里掏出一个女士钱包,里面都是些零钱,有卢布,也有傅松打猎那天给她的美元小费。

  曲终,少女眼巴巴地望着车窗,突然她看到一只雪白的手从窗户上递出一把零钱,忙不迭地跑上前一把抓在手里,往车里瞥了一眼,连连地鞠躬:“谢谢夫人,谢谢先生。”

  车队重新出发,娜嘉羞涩地看了看傅松,傅松知道她为什么脸红,微微一笑:“再过两年,我们生个孩子。”

  “先生!”娜嘉又羞又激动,一头扎进他怀里,“我现在就可以给你生!”

  傅松一双手在她身上抚摸着,还别说,她虽然刚满十八岁,但该大的地方都不小,老毛子女人确实够味……

  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傅松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快到饭点时路过一个集市上,发现集市上有不少东方面孔,于是连忙喊停。

  走在集市上,傅松突然有一种回到了八十年代初国内的感觉。

  来自国内的小商贩们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吵架声,叫骂声,咳嗽声,吐痰声,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