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二十九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弗拉基米尔同志,我之前说过很多次,我本人非常看好俄罗斯的未来。”傅松用真诚的语气说道,只是心里却对自己直翻白眼,这种谎话说多了真的挺反胃的。

  紧接着,傅松话风一转:“不过据我所知圣彼得堡的大部分都是军工企业,我只是个生意人,不想触碰某些红线。”

  圣彼得堡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都是军工企业,以动力机械设备制造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水面舰船水下潜艇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以及大型原子能破冰船的制造闻名于世。

  耳熟能详的有为海军生产舰艇的日丹诺夫造船厂海军部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这三大造船厂,生产s300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奥布霍夫军工厂等等。

  当初傅松看到圣彼得堡一家家军工企业的资料后,馋的直流口水,恨不得一口气打包都弄回国内。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意淫一下罢了,想挖老毛子军工企业的墙角,危险系数太大了,所以他一直强忍着没对圣彼得堡动手,仅仅把位于圣彼得堡的叶夫列莫夫电物理设备科学研究所扫荡了一遍,尤其这个研究所的激光技术和工艺科技中心,基本上被刘闲林给包圆了,连一张废纸都没剩下。

  他现在在圣彼得堡的生意只有日用品的销售,这也是为什么弗拉基米尔主动邀请他去投资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之前本来就没去圣彼得堡投资嘛。

  弗拉基米尔一听到他这个理由,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道:“傅先生,您说得对,圣彼得堡军工企业很多,有些企业涉及国家机密,确实无法开放投资,不过除此之外更多的军工企业正在进行军转民改革,只要傅先生有兴趣,这些企业都可以放开。”

  “还有这事儿?”傅松装出一副惊讶的模样。

  弗拉基米尔道:“军转民生产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不过因为缺乏技改扩产的资金,军转民改革的效果并不好。当然,除了资金不足外,管理僵硬浪费严重也是重要原因。”

  傅松点点头,弗拉基米尔并没有在这件事上骗自己。

  他去年来莫斯科后,听到一个笑话,说是中导条约签署后,前苏联当局命令生产ss20型中程弹道导弹的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转产民用手推车和饮料易拉罐之类的小商品。结果该厂利用钛合金生产手推车,每辆手推车成本高达1万美元,耐用性可达1000年之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以生产米格一29型歼击机著称的莫斯科红旗机械厂已经推出了“米格”牌民用机械,据统计,苏联100的彩电,95的电冰箱和69的吸尘器都是军工企业生产的。

  军工企业不务正业,固然让人痛心,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首先必须得先存活下去,如果连存活都做不到,谈何发展壮大?

  国内有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