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不见兔子不撒鹰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四月份,是国内各大高校最终确定应届生毕业去向的季节,但实际上一些紧缺专业或者研究生,早在大三、大四上学期或者研二上学期就已经被抢走了。

  90年之前,像远景集团这样的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是真正的“抢”人,甚至是虎口夺食。

  那些年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届毕业生有意来远景集团,然而由于他们已经被分配了,更有甚者,档案都被用人单位转走了。

  前一种情况虽然麻烦,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因为远景集团在沐城多少还是有点面子的,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将应届生的关系转到沐城。

  但对于第二种情况,无论是远景集团还是沐城市政府,都无能为力了。

  其实,第二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可以向深镇学习。

  当年深镇特区刚成立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人才,就遇到一些原单位扣住档案不放人的情况。

  最后深镇出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只要人过来就行了,然后在深镇重建一份新档案,至于原单位的老档案就权当作废。

  深镇毕竟是特区,有些事情深镇能干,但沐城却不敢干。

  一直到进入90年代,高校毕业分配实行了应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改革,远景集团招聘困境才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但该抢人的时候还是要抢人,甚至比以前更加凶狠。

  有的理工科学校,从大三刚开学的时候,远景集团就跑过去跟学生们谈人生、谈理想、谈钱途径了。

  对于有些优秀学生,甚至建立了追踪档案,派专人盯着,一对一贴心服务。

  可以说,远景集团在人才引进上绝对不含糊,上到集团高管,每人每年都有人才引进的指标要求;下到普通员工,虽然不做强制要求,但有奖励,每介绍来一个大学生,奖励2000到一万块钱不等。

  傅松作为老板,自然也不甘落后,只是很多时候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马,能让他出马的至少是博士以及博士以上级别的人才。

  这两年他要么在国外,要么在国内到处跑,也没机会招揽人才,今天算是歪打正着,既然被他撞见了两个即将毕业的博士,如果不用力挥挥小锄头,挖挖墙角,那就太对不起……,嗯,脚下的这两瓶好酒了。

  于是,他连忙将半路上买的两瓶酒放到桌上,陪笑道:“老师,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拿走!”魏奇峰看都没看一眼,“我是不会被你收买的!”

  傅松惊讶道:“老魏,魏书记,您也太瞧不起我了吧,也太瞧不起您自个儿了吧?区区两瓶酒就把你收买了?这不是打咱们师徒俩的脸吗?”

  魏奇峰被他逗乐了,无奈地摇摇头:“就没见过你这种送礼的人,放那吧,过会儿让学生拿去喝吧。”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