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茶院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秋十月,大觉寺里银杏接天灿黄,叶落满地。

  昨晚睡觉前,萧竹梅让傅松找个安静的地方吃饭,傅松便想到了这里。

  别的不说,景色够美,也够幽静,完全符合萧女王的要求。

  年初离开京城赴美之前,看初琳琳极为喜爱大觉寺的幽静,为了哄小情人儿开心,他花了800多万在大觉寺里建了一座茶院。

  初琳琳怀着孕,还要操心慧聪的那一大摊子,所以傅松把茶院的事情都扔给了黄锦淮。

  黄锦淮不负所托,花了半年时间将茶院装修好,上个月刚刚开业。

  人是铁,饭是钢,所以茶院不仅提供茶水服务,还有特色斋饭。

  今天早晨打电话给黄锦淮,问他在这里请客吃饭有没有问题,老黄拍着胸脯保证,让他放一万个心。

  老黄还吹嘘,他请的厨子的爹是前清御厨,家学渊源,即便是斋饭也能做出花儿来。

  傅松一行人四点出发,赶到这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游人们都已下山回家,上山的路途寂静得只剩下风声和鸟鸣。

  即便有个别游人走的晚的,也在悠悠的寺声中急匆匆地往山下赶。

  在夕阳的余晖照射下,铺满金黄银杏叶的台阶上,拉出一个个长长的影子。

  这次聚会的规模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了,加上傅松、萧竹梅、何佳,正好10个人。

  当年体改委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聚会时,一群年轻人往往能凑三四大桌子,三四十号人。

  觥筹交错,高谈阔论,激越昂扬,跟那时候的盛景相比,现在的队伍自然不值一提。

  但话又说回来,随着圈子里的人转行的转行、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高升的高升,能在京城凑齐10个人,着实不容易。

  邓陶、郭书青、李俊、张少捷、曹元正、李镇宁,这是当时在一起玩的,今天还多了一个小兄弟李大嘴。

  除了李大嘴外,其他人都是冲着萧竹梅来的。

  萧竹梅86年出国,至今已经整整7年。

  听说萧竹梅回来了,他们要么纷纷请了假,要么干脆翘了班。

  郭凡声甚至打了个飞的从沐城赶了过来,参加今晚的聚会。

  大家在京城香格里拉饭店门口会合,然后分乘三辆饭店提供的奔驰轿车过来。

  司机留在山下等候,他们10个人下车后,拾阶而上,一路走到了大觉寺门口。

  “夕阳在树,柿叶殷红,山容横紫。”前面就是大觉寺的大门,郭书青回望着来路,忍不住掉了几句书袋。

  张少捷身体一直不太好,爬到山顶已是气喘吁吁,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附和道:“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啊。在京城生活了这么多年,今天才发现还有如此妙处。”

  “老傅,你到底卖的什么关子?”邓陶来的路上就一直打听,可惜傅松却守口如瓶,“你不会在这请客吃饭吧?”

  “是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