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一触即发_来世的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骏铭深知李渊不会轻易改立太子,至于当时说出那样的话,原因无非是在短时间内对太子失望,又急须具备雄才的李世民。

  高骏铭对还在沉思的李建成说:“太子殿下,皇上曾许诺,若李世民在平定杨文干的叛乱中立功便改立他为皇太子。当下您最要紧的是保住太子之位。”

  秦王带着大军还未到,杨文干就已经死于部下之手,他的平定之功在哪里?若皇上认定秦王无功,还会改立他为太子吗?李世民抓了几个拥护叛乱的人就向皇上复命,会每个细节都说清楚吗?恐怕在这种情况下,邀功请赏还来不及呢。

  “现在在父皇面前能递得上话的人就是你了,你去跟父皇说吧。”李建成向高骏铭下了命令。高骏铭发现李建成似乎还有话要说,果不其然,不一会儿,李建成又言:“父皇真的就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吗?你跟父皇说的时候,注意一下,先探一探他的口风,不要让父皇认为我们是在针对世民。”

  “属下遵命。”

  高骏铭到李渊那里遵循太子的嘱咐,并没有直接说出杨文干的死亡真相,而是仿佛在提醒李渊似的,说什么君无戏言。何况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更加不能食言而肥。

  高骏铭发现,说到此事时,李渊的态度很犹豫。他就决定干脆让皇上的思路一边倒,太子大位既定,不可妄动。至于说改立太子的允诺,前提是秦王立有奇功,可此次事件,李世民纵然有功,并不足以此改立为太子。

  高骏铭说出李渊的心里话,可见李渊早已知道杨文干的死亡真相,改立太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片刻地离开权力中心,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又是谋反,又是起兵,作为皇上的李渊非常恼火,必定要震慑一下手下的人。否则,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李渊对外宣称,由于兄弟不睦,太子谋反是李世民的手下陷害,作为太子手下的杨文干及其属下起兵也是真,便处理了秦王和太子各自的下属。

  李渊不仅处理了李世民手下的人,说立太子的事也不曾兑现。李世民不敢对李渊有意见,可是他依旧非常不满。四处打听智阳的下落,又不想让太子方知道,最后从自己的属下那里得知,智阳已经搬到了离长安城非常近的隐雾山。

  他来到隐雾山,想寻求丝丝心理上的宽慰。

  当李世民跋山涉水来到茅屋,智阳远远地就听见有脚步声,待人走近,他感觉到此人威风凛凛,但并无恶意,便起身去开门:“殿下,您来了。快进屋吧。”

  两人于案几面对面而坐。智阳给李世民沏好了茶,恭恭敬敬地端到他面前说:“殿下,请喝茶,喝口茶降降火气。”

  “多谢先生。”

  之后两人沉默着不说话,只是不断饮着茶。智阳不断给彼此添加茶水。智阳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