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破局(二)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江寿春,地处江淮之间,兼淮河之利,是扬州勾连南北的战略要地。

  后世常说“守江必守淮”,这并非没有根据。渡江作战,首要水师,而建造水师却不可能离开水路,可在建的水师对于敌军成型的水师而言,无异于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

  是以造船厂常常修筑于四渎支流,由于需要建造高大的楼船,还非得是足够宽广的支流。

  若无这一因素限制,长江作为天险事实上是不合格的,因为比起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水势并不湍急,可渡河之处实在太多。

  而淮河之于长江,几乎形同一体,江河之间有支流相连,淮河水师可借水势南下入江,长江水师也可借此北上,水师自可任选一处建船。若是守淮,淮河一线的后勤还可通过水运补给,极大的增加了敌方断人粮道的难度。

  而若是战线被推到了长江边上,这一优势自然转移到了北方,攻守异位,不外如是。

  在九江境内,便有一条通过运河连通的要道,肥水北入淮河,施水经巢湖南下入江,两者之间,则有中原大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巢肥运河,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北上中原的勃勃雄心。

  这条水路有两条关键节点,其一是巢湖之畔的合肥,这也是原历史线,东吴锲而不舍的想要夺取合肥的缘由所在。其二便是寿春,位于肥水入淮的关键节点,若手握寿春,便扼住了这条要道的咽喉。

  出身江东,又在寿春小住过一段日子的孙策自然知道寿春的重要性,如果说历阳是以九江扼丹阳,进而压制整个江东,那寿春便是江淮分界线的关键点,若是能在糜竺拿下丹阳前,帮刘备拿下寿春,那平定江东最大的一份功劳必然属于孙策。

  “可正是因为寿春足够重要,袁本初必然重视非常,九江太守郭图是他心腹,作为副将的蒋钦和周泰,也是在雒阳大会上扬名天下的人物。哪怕丹阳战局不利,袁本初也没有调动寿春兵力的打算,凭为兄手头上这点兵力,想要夺取寿春,恐怕很难啊。”

  孙策对自己颇为自信,但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至于连难易都分不清。做为袁绍四大腹心臣子之一,郭图镇守九江,足以证明其重要性。就算是扬州刺史高干,也很难调动九江兵力,尤其是随着前线不断后撤,袁绍必然会不断加强寿春防线,难度每时每刻都在提升。

  周瑜轻轻点头,平静的道:“兄长说的没错,郭公则此人心胸狭隘、毫无担当、畏难怕险,但才能并非虚假,他若一心守城,急切之下是很难攻下寿春的。只是……何必要强攻呢?只要拖延够时间,渡江的魏王大军自然会碾平一切反抗。”

  “为兄也不瞒你,如今为兄尚在守父丧之中,并无权调动兵马。自长沙而来的八千郡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