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九章 季汉长存(二)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隐有些欣慰,如郑玄更是笑容灿烂之极,这简直就是他们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尧舜之事,汉承尧运,此言不虚。

  只要陈留王一脉能传诸三代不断,今日之事放在后世便是可比上古五帝之德的盛事。些许阴谋论不足为道,毕竟就算尧舜相禅,还是有《竹书纪年》《韩非子》一般认为其内有阴谋。只要大众相信这传圣之美名,未来汉祚再衰之时,复刻今日情形也就顺理成章了,汉,或许真的能够以一种另类的形式传诸万世。

  而对于李澈而言,这些封赏并不算什么,只是立足于群臣之首,他却有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他真的改变了历史,在短短几年内终结了乱世,阻止了三国纷争的出现,也延续了汉祚,对于此时的汉朝来说,哪怕百废待兴,但却有了充足的时间恢复。

  毕竟此时的北方强敌还在内讧,那名重新整合鲜卑的雄主轲比能还只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其他异族的野心还没有萌生太多,便被重新一统的大汉压了回去。只要操作得当,五胡乱华、神州陆沉的惨剧将不会再发生。

  而这,或许便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的意义。

  抬头看向御座上的刘备,两人视线交汇,只是这一次,中间隔上了十二毓冕冠,让李澈有些看不分明。

  ……

  是夜,雒阳城灯火通明,即便如今天下还未完全平定,生民也并未恢复安康,可新皇登基的大事,还是不能不庆祝。百姓们也是自发的欢呼庆祝,混乱的日子只有几年,却仿佛过去了几十年,谁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带给他们安宁。

  南宫云台,刘备背负双手,默默注视着墙壁上挂着的三十三幅画像。

  最上面的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其下便是受飨于云台的中兴三十二臣。自太傅高密侯邓禹始,至太傅宣德侯卓茂终。

  这是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追感功臣,命人图画所奉,至今百余年香火不断,可谓荣矣。雒阳南宫云台上,长安未央麒麟阁,人臣之极,莫过于此。

  空旷的大殿仅有刘备一人默然而立,外间忽的响起了沉稳的脚步声,声音大约在十步之外止住,李澈行礼道:“臣中书令、大司马、涿侯李澈,参见陛下。”

  刘备转过身,看着躬身行礼的李澈,叹了口气,竟径直席地箕踞而坐,道:“朕未着冕服,此地亦无他人,不必如此。且坐下再说。”

  四目对视,李澈抿了抿嘴唇,一甩袍袖,也是箕踞而坐,叹道:“今日方知天意高难问,天子亦天。”

  “有甚区别?”刘备蹙眉道:“刘备还是刘备,不过只差了一天一夜,行了一次祭礼,难道就变了一个人?难不成昊天上帝真的降天命于朕?”

  李澈哑然,受他的影响,再加上枭雄心性,刘备虽然算不上无神论者,但也不怎么真心敬神,这番话若是传出去,是能引起一片轩然大波的。

  “不一样的,人还是由社会身份决定的。区别只在于社会身份会不会影响到本质。”

  “那朕没有变。”

  “可陛下的自称还是变了。”

  “……”

  刘备脸色铁青,李澈叹道:“强要自欺欺人,反倒不美,如今已是君臣,还是依礼而行为好。若陛下真就没变,那也不影响什么。”

  刘备咬咬牙,冷哼一声道:“若依你的说法,我觉得你也变了,是你先称‘陛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于一个称呼纠缠不休,我不记得李明远是这么无聊的人!”刘备蹙眉道:“你我深夜于此会面,难不成就一直讨论这些?”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