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价.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了太子朱和堉的目前形象。

  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稚嫩版的德庆皇帝。

  相较于德庆皇帝,也许还残留着一些道义底线,也许并不似德庆皇帝那般灵活变通,也许要更多一些魄力与坚持,但行事作风已经趋于一致了。

  譬如说引入“周党”为己所用的制衡手段;

  譬如说从来不让任何人知晓全部消息的秘密主义作风;

  譬如说看似放权、实则紧盯、随时准备干涉的管理策略;

  譬如说兼容并蓄、不问黑白、只看结果的用人之术……

  不同于前任太子太师肖温阮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则”;

  不同于赵山才的“事缓则圆”、“防微杜渐”;

  不同于赵俊臣的“利益结合”、“切合时宜”;

  不同于周尚景的“因势利导”、“公私兼顾”……

  这些手段,完完全全就是德庆皇帝的行事风格,也就是最纯粹的帝王心术、驾驭之道。

  做出这般结论之后,赵俊臣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是有些遗憾,又似乎是有些满意。

  *

  当初,在朱和堉离开京城之前,赵俊臣曾与他有过一场密谈,持续了整整一下午时间。

  期间,赵俊臣也曾向朱和堉讲解与灌输了许多东西,包括认知观念、思考角度、以及方法论等等,就是希望朱和堉的想法理念能与自己逐渐趋近。

  在赵俊臣看来,朱和堉若是能够全盘接受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两人的未来目标就会完全相同,也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盟友。

  但很明显,在朱和堉的内心深处,对于赵俊臣依然是存着芥蒂、隔阂、以及防范。

  所以,他最终并没有完全接受赵俊臣所灌输的诸般理念,反而是刻意仿效了他所熟悉的另一个人——也就是德庆皇帝。

  毕竟,肖温阮所指引的那条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时不时就会受到挫折;赵山才所指引的那条道路,随着赵山才的英年早逝也同样走不通了;周尚景的行事风格对于心机智慧要求太高,也同样不适合朱和堉……

  这般情况下,若是朱和堉还想要为自己寻到一条未来出路,又无法接受赵俊臣的理念与做法,那么他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也就是效法德庆皇帝。

  或许,对于朱和堉本人而言,这不仅是最后的选择,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想明白了这一点,赵俊臣自然是深感遗憾。

  这般情况,就意味着两人之间的未来合作,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离。

  但与此同时,赵俊臣也是乐见其成,因为德庆皇帝见到朱和堉刻意模仿自己的情况之后,必然是深感欣慰,认为朱和堉终于是理解了自己。

  这样一来,朱和堉将来遭到废黜之后,东山再起的成功机会也会再增一分。

  在赵俊臣的未来计划之中,朱和堉接下来必须要被废黜,被废黜之后也必须要东山再起。

  毕竟,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