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1章 游击队_最后的三国2:兴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战术,司马懿在关陇防线上,也从来没见他在祁山,在散关,在秦岭的第一线防御阵地上屯驻重兵,而是将主力放在天水、陈仓、长安等相对靠后一些的位置上。

  蜀军的每次北伐,前期出山之后,基本上不会遭遇到有力的抵抗,进展十分顺利,但一旦和魏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往往是攻击乏力,毕竟以蜀军的攻坚能力,想要拿下天水陈仓这些防御重镇,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战事久拖不决,蜀军最后只能是因为粮尽而被迫撤退,所有的进攻几乎都是一个虎头蛇尾的结果。

  司马懿之所以不采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打法,将魏国的防线前移到秦岭一线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关隘虽然险要,但是道路艰险难行,大量屯兵的话,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司马懿根本就地法预料到蜀军何时会来进攻,长期驻守的话,只会让魏军兵困马乏,战斗力下降。

  而屯兵于天水、陈仓、长安一线,这些地方既是要塞城池,又于渭水相邻,粮草物资的转运十分便捷,长期驻守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司马懿才会主动地将兵力部署在二线上,而不是直接陈兵于秦岭一线。

  如今蜀军放弃进攻之后,整个蜀国北境的战线也将会由攻转守,进入到战略防御阶段,有人提出来将兵马驻守在兴势、黄金、褒中等外围要塞上,御敌于国门之外。

  当然这也是一个成熟的防御方案,当年曹爽伐蜀之时,蜀军大将王平就是采用这个方式,成功地阻击了魏军的进攻。

  但时移事易,如今蜀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压力,四面楚歌,同时要面对魏军几处的威胁,兵力上自然是捉襟见肘,如果采用这么强势的防御战术的话,那蜀军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物力才行,而现在汉中的兵力显然不足以维持这样的战术。

  所以敛兵聚谷计划,几乎是姜维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既然司马懿以及后来的郭淮都能成功地屡次阻击蜀军的进攻,那么姜维没有理由认为自己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魏军也尝一尝粮草不足后继乏力的滋味。

  整个汉中防御体系,最关键的就是汉城乐城阳平关这三大要塞的防御,只要这三座城池关隘能保不失,魏军就会困顿于汉中,进退维谷。

  而这些游击军也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来,他们机动灵活,完全可以偷袭魏军的粮道和分散的兵马驻地,放一箭换一个地方,魏军根本就没有围剿他们的机会。

  而这些游击军的存在,对魏军后勤补给线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魏军为了保护粮道的安全,只能是派出大量的兵马来护送粮草,这无疑让魏军背负上更为沉重的负担,后勤运输雪上加霜。

  如果蜀军游击军能成功地搞掉几次魏军的运粮队的话,那对魏军本来就已经很严峻的后勤运输,产生致命的打击。

  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