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9章 509、决断抉择,再行一路_从继任太守开始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9章509、决断抉择,再行一路

  “好!好!好!

  既然如此,那不莫如我等先静观其变,坐看张交州如何处理?

  待刘扬州大军助我们剿灭山越,再说日后之事!”

  见状,士燮捋了捋胡须,大笑着,连连抚掌叫好道,他很满意众人的态度。

  他招众人到来,就是看看他们对这事的反应,好在没有超出他的预想,尽在他预料之中。

  这一刻,他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但凭士府君吩咐!”

  听了士燮的打算,程秉等人神色一冽,尽皆抱拳道。

  众人又聊了一会,接下来用什么态度对待支援的兵马,得到士燮的指点,众人心里有了数,便纷纷向告退。

  见众人走远,士燮走进室内,坐在案几前,痛苦的闭上双目沉思,尽管他有了决定,但真要去做,也不容易。

  交州,这个地方,士燮有着特殊别样的感情。

  自打新莽末年,士家先祖从鲁国汶阳,迁居交州避难,经过六世到士燮之父士赐。

  于汉桓帝时期,士赐出任日南太守。

  士燮生于永和二年(137),苍梧郡的郡治广信,年轻的时候,前往京师求学,师从汉室宗亲颍川刘陶,学习《左氏春秋》。

  他的老师刘陶,虽为汉室宗亲,却是一个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百姓之人。

  太学上疏,铸钱上疏,黄巾上疏,忧国上疏等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他老师刘陶为天下百姓,为大汉国运所做之大事。

  彼时,士燮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

  而在光和五年(182),他接到家中急报,他的父亲士赐命不久矣,他回家奔丧。

  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回,他抱憾终生,他老父亲就剩最后一口气,他不能不孝,他回家守孝三年。

  一般守孝,掐头去尾,二十七个月,皇帝天子守孝,一日视为一月,二十七天。

  光和七年(184),十二月,也就是刚改年号没多久的中平元年(184),他在守孝的时候,京师噩耗传来。

  他的老师刘陶,忧国上梳,遭到宦官诬陷与反贼边章勾结,为表忠贞,不食闭气而亡,他伤心欲绝。

  在刘陶死后,大汉吏民,无不思念,甚至做了一首歌:郁郁不乐,思我陶君,何时再来,安此下民。

  也因此,他立誓要做老师刘陶那样的人,虽不能做到老师那样,忧天下之民,心系天下。

  却要做一个安一方土,造福一方之人。

  随着,他守孝三年,他被举为茂才,先任巫县令一职,又一两年,中平四年(187),他被任为交趾太守。

  而今,他今年六十有四,已经在太守之位过去十四年了。

  交州这一方百姓,在官府的措施下,经过他多年的熏陶,大多从愚昧无知,不知伦理道德,也稍稍懂了人伦纲常,礼义廉耻。

  若是士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