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章 信息致胜_这世界危在旦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榆洞,志司。

  司令部位于矿坑内,地面铺设有轨道,洞壁嶙峋。

  照明的灯泡瓦数不够,光线昏黄。这里不是菜市场,除了必要的工作杂音,反而挺安静,走路说话都有回响。

  洞内环境也不复杂,但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岗哨,不同人员只能去不同区域。

  开完战情会,情报处的江处长穿过弯弯曲曲的坑道,进入志司保卫最严之处——说起来很夸张,其实是矿坑内的工具储藏间,但现在被改造成信息中心。

  这块区域外没有任何标识,甚至看不到人,但有大量线缆通入其中。走进内部才能发现二十四小时在岗的内卫,以及烘热的气流。

  要进这里,单有志司的证件都不好使,必须是开情报处批准的单次进出许可。每次内卫都打电话给江处长确认才行。

  这里是志司的‘神经中枢’,靠近就能听到电流嗡嗡声,好像一台大功率变压器。内部有通风管道在散热,但温度依旧比外面高不少。

  这个信息中心原本不存在,但周青峰提供一套野战指挥通讯系统后,志司临时建立了这个小机构。

  用电子管造计算机实在搞不出什么花样,了不起每秒几万次的计算量,耗电还大的吓人,但其功能已经让征战多年的PLA各级指战员极为震惊。

  江处长面前是仿佛一堵墙似的移动机柜,可以很方便的用车辆运载。其核心是一台精确到微秒的电子钟,用来给系统内不同地域的其他单位进行无线电授时。

  首发网址https://m.vip

  有了统一的时间后,事情就好办了。

  周青峰提供的电台中有不少是带内置功能的。

  比如发送加密的定位通讯,由布置在百公里不同区域的无线电接收机确定时间差异。具体数据再由电缆传回信息中心做个三角函数数的解算,就能知道发报者的具体位置。

  误差概率在百米左右,这定位精度在当前已经很高了。

  行军打仗,知道各部具体在什么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过去只能靠部队自己拿个地图判别,容易出错。

  志司原本只能知道某个师的大概位置,团级部队就要靠师级单位上报。但现在某个团在什么地方也很清楚,必要时候甚至可以知道某个营在什么地方。

  定位只是小功能。

  在入朝初期,志司直属指挥后勤四个分部,炮兵四个师,十八个步兵师,外加铁道兵和工程兵等单位。

  这还只是第十三兵团的规模。等十一月份第九兵团入朝,人员编制再增加一倍。

  志司光是无线电通讯就几十部电台一字排开,需要大量报务员和参谋参与其中,电报加解密就是繁重工作。

  现在有了专门的通讯模块,哪怕每秒才几万次计算量,通讯参谋也轻松多了,操作也容易——早期计算机没有合适的输入输出设备,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