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〇九章 烂泥扶不上墙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傅松恍然大悟,拿起羽绒服找到标签一看,还真是远景集团旗下工厂生产的。

  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傅松问:“质量怎么样?”

  李松寿像是受到了侮辱一般,急赤白脸道:“质量杠杠地!俺虽然是小本买卖,但做生意货真价实。恁摸摸,摸摸,多好嘞料子,里面装的都是鸭绒。可不像那些南方人,里面填的都是些黑棉花,呸!”

  “哦?”傅松眉头微皱,“有卖假货的?”

  李松寿左右看看,小声道:“可不就是假货!卖的便宜,刚开始卖的挺好,哼哼,卖着卖着就露馅了。咱卖的贵,但一分钱一分货,回头客儿老个多了!”

  傅松笑着问:“这边卖假货的多吗?”

  李松寿叹了口气道:“多,老鼻子多了。俺旁边就是温州来嘞,嘿嘿,他那些鞋,白给俺俺都不希待穿。叫他们这些人闹的,俺嘞生意都不好做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傅松起身来到隔壁摊子,随手拿起一双棉鞋,只看了一眼,便皱起眉头,这鞋的质量堪忧啊。

  鞋摊老板是个识货的人,眼睛一瞥,就知道傅松不是普通人,凑过来道:“老板是国内来的?这些不适合你穿。”

  傅松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多少钱?”

  “往外卖的话,最少5美元。”

  “最少5美元?”

  老板也不说话,只是嘿嘿一笑。

  傅松了然,5美元是底线,至于最高能卖多少钱,就看买卖双方的博弈结果了。

  就像在国内很多地方买衣服,一件衣服卖家敢张口200,买家敢张口50。

  50不卖?买家扭头就走。

  卖家一拍大腿,再加10块,不赚你一分钱。

  买家继续走,卖家痛心疾首,50就50,亏了亏了!

  傅松问:“收卢布不?”

  老板翻了个白眼道:“卢布现在一天一个价,哪敢收?”

  傅松用力折了折鞋底,笑道:“你这鞋穿不了几天,有人买吗?”

  老板也不介意他说实话,坦然道:“老毛子现在穷得叮当响,好鞋价格高,他们买不起。”

  傅松:“……。”

  这些人啊,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温州是中国鞋革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南宋,就有皮鞋业的“专业户”之称。本世纪20年代,温州鞋革业已相当发达,出现了制革街、皮鞋街和皮件街,形成了手工鞋革业的完整体系,还同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鞋革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皮鞋成为温州名品,获取过众多的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后,温州鞋革业得到空前发展,前店后厂作坊式的小厂大量涌现。

  这些鞋厂良莠不齐,生产假冒货也就罢了,毕竟还能穿,不能忍的是劣质货和“一日鞋”。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一把火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劣质鞋,同时引发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